掃一掃,關注金磐集團
金磐5 金磐
  • 聯系我們
  • 地址:浙江省金華市永康街999号
    電話:0579-83737100
    傳真:0579-83737128
    郵箱:hr@zjjpjs.com
    網址:www.zjjpjs.com

  • 新聞中心

建築企業必須做好新常态的戰略應對

* 發布時間:2015/08/29 * 來源: * 浏覽:

    2014 年5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強調,要适應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态”的階段性特征,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态。多數專家認為,新常态主要有四個特征:

    一是中高速。新常态的最基本特征是經濟增速換擋回落,從過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長轉為7%耀8%的中高速增長。二是優結構。産業結構方面,第三産業逐步成為産業主體, 今年上半年,第三産業占GDP 的比例攀升至46.6%,新常态下,服務業比重上升将是長期趨勢;需求結構方面,消費需求逐步成為需求主體。今年上半年,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54.4%,投資為48.5%,出口則是負2.9%。城鄉區域結構方面,城鄉區域差距将逐步縮小。城鎮人口數量超過農村人口,城鎮化加速。收入分配結構方面,居民收入占GDP 的比例上升,更多分享改革發展成果。據瑞士信貸發布的預測數據,未來5 年内,中國的工資收入年均增速将超過GDP 增速。三是新動力。中國經濟将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1998 年至2008 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年均增速高達35.6%,而到2013 年降至12.2%,今年1耀5 月僅為5.8%。制造業的持續艱難表明,随着勞動力、資源、土地等價格上揚,過去依靠低要素成本驅動的經濟發展方式已難以為繼,必須把發展動力轉換到科技創新上來。四是多挑戰。新常态下面臨新的挑戰,一些不确定性風險顯性化。今年以來,我國經濟運行繼續保持在合理區間,但樓市風險、地方債風險、金融風險等潛在風險漸漸浮出水面。這些風險因素相互關聯,有時一個點的爆發也可能引起連鎖反應。

    綜合這些特征不難看出,我國當前的經濟新常态,實質上就是經濟發展告别過去傳統粗放的高速增長階段,進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續的中高速增長階段。面對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态”的階段性特征,建築企業應該在戰略層面上如何應對呢?

    一要應時而為,做好中高速增長的心裡準備。“十一五”期間我國經濟年均增長11.2%,建築業總産值年均增長26%,建築業增長率高出宏觀經濟增長率約15 個百分點;2011 年我國經濟增長9.2%,建築業增長21%;2012 年經濟增長7.8%,建築業增長了17.8%;2013 年經濟增長7.7%,建築業增長了16.1%。可以看出,進入“十二五”以來,建築業增長率在逐年下降,而且高于經濟增長率的幅度已經持續收窄,降到了10 個百分點以下。建築業是靠投資拉動的,在新常态下,投資對經濟的貢獻率已從過去的52%降到現在的48%,固定資産投資增速從2013 年8月的20.3%連續11 個月下降,今年1耀8 月降到了16.5%,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3.8 個百分點。建築業嘗到了前期刺激政策的甜頭,享受了高增長,但現在到了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固定資産投資減少的影響,建築業勢必首當其沖。1~8月,在建施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同比增長隻有12.4%,增速比1耀7 月份回落0.7 個百分點;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同比增長也隻有14.9%,建築業也将告别20%以上的高增長,保持中高速增長。因此,建築企業必須徹底擺脫“速度情結”,從對國家出台刺激政策、放松房地産調控、加大固定資産投資的期待中走出來,在固定資産投資增速下降的大背景下,認真研究固定資産投資調整的方向,以受不了、等不起、慢不得的心态,将轉方式、調結構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積極、大膽地調整經營結構,尋找能夠進入的新施工領域,拓展建築業主業的生存空間。

    二要主動作為,力争搭上先進生産力的順風車。7 月29 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了“三遵循三發展”的方針,即“發展必須是遵循經濟規律的科學發展,必須是遵循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必須是遵循社會規律的包容性發展”。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規律不饒人,規律教訓人,規律懲罰人,規律也獎勵人,要想發展好,就要講規律。在新常态下,我國經濟結構調整不斷優化,先進生産力不斷産生、擴張,落後生産力不斷萎縮、退出,既湧現一系列新的增長點,也使一些行業付出産能過剩等沉重代價,行業内企業的洗牌也将成為常态,因此,新常态下的結構優化已經是不可逆轉的“好常态”、“富常态”。

     我們可以從固定資産投資方向的變化對建築業結構的調整有一個預判。分産業看,我國今年1耀8 月份固定資産投資形勢,第一産業投資同比增長26.3%,增速比1~7月份提高1.2 個百分點;第二産業投資增長13.7%,增速回落0.2 個百分點;第三産業投資增長18.2%。可以看出,農林牧漁業和服務業的固定資産投資增長形勢較好,第二産業受産能過剩的影響,投資積極性比較低。因此國内建築業的主要增長點在第一産業和第三産業。我國産業結構已經以第三産業為主導,第三産業固定資産投資将保持增長。第三産業中,基礎設施投資(不含電力)同比增長23.5%,鐵路運輸業投資增長20.6%,增速提高1 個百分點。中國鐵路總公司今年多次調增投資計劃,今年的投資規模将達到8000 億元。最近國務院印發《關于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幹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提出11 方面35條政策措施,其中要求規劃建設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工程。這些工程包括鐵路方面14 項,公路方面7 項,機場方面10 項,城市軌道交通方面3 項,國際運輸通道建設方面6項,水利設施建設方面10 餘項。核電、頁岩氣、天然氣等清潔能源體系建設方面若幹項。河北今年将在交通設施建設、能源項目、城市基礎設施、生态修複工程、重點産業支撐項目、保障性住房建設和棚戶區改造等六個領域計劃投資12135 億元。這些投資項目代表了宏觀固定資産投資的方向,是施工企業發展的新空間和新增長點。

    三要大有作為,讓科技成為企業發展的第一引擎。新常态下,中國經濟将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過去依靠低要素成本驅動的經濟發展方式已難以為繼,必須把發展動力轉換到科技創新上來。以人口紅利的消失為例,建築企業已經飽受人工費持續增長的煎熬,人工費虧損成為行業盈利的第一殺手。在新常态下,預計未來5 年内中國的工資收入年均增速将達19%,超過GDP增速。可以預測,在新生代農民工紛紛逃避建築業、農民工老化的大背景下,建築人工費上漲仍将持續。建築工業化既是施工企業被勞務公司綁架或者倒逼的無奈選擇,也是行業的大勢所趨,是我國房屋建築工程的發展方向。據相關數據顯示,工業化建築施工工期比傳統工期短35%,混凝土損耗量、鋼材損耗量、施工用水均少60%,施工垃圾少80%,現場技術人員少60%,能節省大量人力、物力。2014 年8 月24 日是建築業職工都應該記住的日子,這一天,10 幢3D 打印建築在上海交付使用。10 幢小屋的建築過程僅花費24 小時。打印建築“油墨”中的細骨料,其80%成分是由從礦山尾礦石廢棄物和建築垃圾中分離出的再生石、再生沙。與傳統建築施工相比,3D 打印建築可節約建築材料50%、縮短工期50%、減少人工50%。如今,BIM 技術、節能環保技術、綠色施工技術、超高層施工技術等已成風起雲湧之勢。可以預期,建築業的技術革命已經開始,随着反腐力度的不斷加大,靠關系承攬工程的時代終将結束,科技才是施工企業的核心競争力。

    四要因勢而為,把握好房地産産業的發展節奏。新常态的多風險的特征在房地産業表現尤為突出,這是多年累加的結果。樓市風險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今年上半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6%,銷售額下降6.7%。盡管截至7 月底,46 個限購城市中已有超過半數城市放松限購,但當下樓市依然冷清。房地産銷售面積及銷售額增速已經從去年1~7 月的25.8%和37.8%下降到今年1~8月的-8.3%和-8.9%,兩項指标的降幅均比1~7 月份擴大0.7 個百分點。雖然随着國家新型城鎮化戰略的實施,城鎮化速度将不斷加快,但房地産開發企業存在較強的觀望心态,投資活動更趨謹慎。許多建築企業把房地産列為第二主業。在這樣的形勢下,房地産開發不能固守慣性思維,要徹底與市場接軌,以銷售為導向掌握開發新盤的定位和節奏,避免盲目上項目。要在項目選址、戶型設計、銷售策劃等方面做好顧客調查,讓顧客說了算,真正走進購房者的心裡,滿足顧客的需求。

    五要奮發有為,走以質量為核心的内涵式發展之路。本屆政府用“微刺激”取代了大規模投資的刺激政策,而且更加注重市場機制的作用,更加注重發展的質量。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将進一步簡政放權,将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200 項以上,使得放權力度和深度不斷延伸,凸顯政府改革決心。建築企業作為市場主體,也在積極響應政府改革。一方面告别粗放經營,嘗試進入低成本、高效率、可持續發展的新階段。另一方面加強自身内部市場改革,完善内控機制,增強企業市場靈活性,以建立适應新時代特征的經營機制和模式。新一輪的國有企業改革也提上日程,改革方案将提高國企利潤上繳比例,重點考核國企資産運行質量和效率,以促使國企在提高資産運行質量上多下功夫。據統計,2013 年國企的平均資産回報率為4.43%,遠低于其他類型的企業。為此,國有企業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政策背景下,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在結構調整、市場模式、混合所有制等方面籌劃深度改革。建築企業必須從企業規模快速擴張的喜悅中走出來,痛下決心,走向深化改革、轉型升級的探索之路,徹底擺脫企業長期面臨的産業結構不合理、經濟效益低下、資産運行質量不高等問題。為使企業實現由量到質的轉變,一方面把經濟效益的提升作為工作重心,通過提升産品層次、擴大優勢及前沿産品的比重提高企業盈利能力;另一方面進行市場化改革,完善創新内控機制和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效率和水平,施展企業的市場靈活性,通過市場化手段推動企業大發展。

上一篇:2015年行業發展新趨勢與新熱點
下一篇:績效管理需“以終為始”